第226章 万物之理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趣书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26章 万物之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6章 万物之理

  “所以,我希望您能废除匠籍,还工匠自由,提高他们的地位。”

  朱元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,没好气的道:

  “你俩是不是觉得咱老糊涂了,搁这演戏糊弄咱呢?”

  “想废除匠籍就直接给咱说,只要你们说的有道理,咱还能不答应吗?”

  朱标心中那叫一个畅快,火上浇油道:

  “现在都敢欺骗你皇爷爷了,将来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混账事情来,要好好教训教训。”

 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:“养不教父子过,你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,别整天寻思着欺负咱乖孙。”

  朱标:“……”

  怼了儿子之后,老朱又转过头和颜悦色的道:

  “不过你能想到用话术来游说咱,说明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了。”

  “不像有些人,只会直来直去气咱。”

  朱标:“……”

  陈景恪差点笑出声来,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标三秒钟。

  朱雄英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:“父亲也是为了大明好,只是说话直了一些而已。”

  “皇爷爷您别和他生气,他心里是最孝顺您的。”

  朱元璋高兴的见牙不见眼:“哎呀,乖孙真懂事……看在你的面子上,咱就不和他一般见识了。”

  朱雄英趁他高兴,将话题转移到了匠籍之事上。

  详细讲述了工匠面临的困境,以及这个群体对大明的重要性。

  谈起正事,朱元璋恢复了理智,说道:

  “你说的很有道理,可大明确实需要工匠。”

  “若放开匠籍,导致工匠流失,技艺失传该怎么办?”

  朱雄英说道:“大明有军官、计官、行政官,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,再加一个匠官又何妨?”

  “设立大明博物院,让工匠们去博物院担任官吏。”

  “有了官身,就不用担心工匠流失问题。”

  “同时,还能命工匠们收集百工技艺,整理成书籍保存。”

  “就算有工匠流失,也可以用书里的知识,重新培养新的工匠。”

  “没有了后顾之忧,工匠们就可以集中精力,去研究更好的工具,提高生产力。”

  朱元璋眉头微皱,道:“匠官?博物院?很难啊,这是在挑战文官的底线。”

 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:“底线?元朝时期的那一封降表,将他们的底裤都露出来了,哪来的底线。”

  “不过是因为提高工匠的地位,动了他们的利益罢了。”

  “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,这种人就需要剥皮萱草来治一治。”

  看着杀气腾腾的孙子,朱元璋非常的开心。

  他就怕孙子成了文官嘴里的‘仁’君。

  现在看来,这孙子像咱啊。

  只不过他更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,所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。

  不知道那些吹捧他仁圣的读书人,了解他的真正为人之后,会是什么表情。

  想来会很精彩的。

  想到这里,朱元璋颔首道:“好,咱答应了。”

  “不过这件事情你不能出面,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与你有关。”

  朱雄英自然知道,这是为了保护他,避免他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出现裂痕。

  “谢皇爷爷,我知道了。”

  朱元璋说道:“傻小子,和我这么客气做什么。”

  之后他们就详细讨论了博物院和匠官体系,并拿出了大致的框架。

  这其中朱标给出的建议更多。

  可见最近几年他也没有闲着,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  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儿子,朱元璋心中重重叹了口气。

  即便是现在,朱标依然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。

  朱雄英虽然很优秀,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,很多想法偏激进。

  将来登基掌权了,必然会进行一系列强硬的变法。

  而激进有时候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。

  朱标不一样,他有雷霆手段,但在治国上手段偏温和。

  将来登基掌权,就算变法也多是改良为主,不会太激进。

  虽然朱元璋自己手段很激烈,但却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平稳一些。

  而且,中间还夹着一个陈景恪。

  自己的宝贝孙子,与其说是自己教出来的,不如说是陈景恪教出来的。

  陈景恪本就神秘莫测,现在自家孙子也有点那种味道了。

  以前朱元璋觉得,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。

  陈景恪都教了些什么,自己也一清二楚,一切都在掌握之中。

  可朱雄英这次出巡,期间的所作所为,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。

  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,这个孙子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。

  他能猜到朱标在想什么,预见到朱标会做什么。

  却无法猜到自己的孙子再想什么,更无法想象将来他会做什么。

  但他依然很满意这个孙子,甚至是无可取代的那种满意。

  因为朱雄英确实很优秀,而且还学到了陈景恪的真本事,

  而陈景恪的本事,是可以帮助大明走出王朝周期律的。

  就算无法完全走出,能延长几百年寿命,也是值得的。

  另外三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,继续讨论着话题。

  等事情差不多谈妥,陈景恪趁机说道:

  “陛下,殿下,等迁都之后,我准备在洛阳城外开办一所书院,专门教授理科之学。”

  这才是他弄出温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,方才被朱雄英给打了岔。

  朱元璋眉头一挑,问道:“理科之学?和程朱理学有什么关系吗?”

  陈景恪摇头道:“没有,我说的这个理,是万物之理。”

  “这门学问,就是研究万物之理的。”

  “方才我说的力学,只是理科的一部分。”

  本来他想用格物学来命名的,但后来想想,这么做很可能会给儒家做了嫁衣。

  干脆还是用理科这个名称吧。

  而且万物之理,比格物更加合适。

  至于会不会被人误认为是程朱理学。

  一开始或许会,但等理科开始放出光芒的时候,一切都不是问题。

 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答应,反而非常的慎重,说道:

  “你先将这个万物之理给咱讲清楚,咱才好判断要不要让你公开授课。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那是自然,我会编写基本基础教材,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,没有再说什么,一切都等到教材出来再说。

  而且他也很好奇,这个理科到底是什么东西,有多神奇。

  这时,陈景恪又说道:“数月前我随太孙去舟山水师大营,登上水师战舰见到了火器。”

  “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,所以想去军器局看一看,请陛下准许。”

  《大唐李二:恁祖宗来了!》,林家龙女。

  作者是个小南娘,腿长一米八那种。

  啧啧,时不时就在群里给兄弟们发福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