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趣书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11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1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

  第213章来自日本的情报

  终于有日本的详细情报了?

  陈景恪没有兴奋,只有感慨,这个时代效率太踏马低了。

  日本离大明的距离虽然不算近,但也称不上远。

  从高丽出海,只有四百多里。

  大体的路线图也都是现成的,为啥这么久了还没有具体消息传过来?

  了解过后才知道,日本其实施行的也是闭关锁国政策。

  甚至可以说,从古至今这个国家就没有真正对外开放过。

  即便是最开放的时期,也基本只和中原王朝交流。

  忽必烈派使节去日本,一来一回都要将近一年的时间。

  大多数时间不是用来赶路,而是困在日本等待出海的船只。

  运气好半年能赶上一趟,运气不好就等去吧。

  忽必烈两次派军征伐日本,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封闭。

  尤其是,他们唯一愿意主动交流的大明,也选择了闭关锁国。

  日本也被动的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。

  而且大明的探子还不是以官方身份过去的,无法得到日本官方的帮助,往返只能靠自己。

  所以他们出海一年多,才传回第一份消息。

  也就是一张比较靠谱的航海图。

  接下来就是长达一年半的杳无音信,这次终于又有消息传来了。

  只看这厚厚的资料就知道,那些探子没闲着。

  陈景恪大致翻了一下,确实很详细。

  日本当前的具体行政划分,家族分布,各地统治者详细信息等等,全都有。

  甚至还有一些隐秘信息,也都记录了下来。

  这绝对不是普通探子能接触到的,陈景恪不禁好奇。

  老朱到底派了什么人过去?竟然有这么大能力?

  朱元璋不无得意的道:“咱听说日本尊崇佛教,就找了个几个懂佛法之人,冒充得道高僧,假装前去交流佛法。”

  “果不其然,这些探子受到了日本佛教的追捧。”

  “他们以交流佛法为借口,游历整个日本,收集各地信息。”

 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敬佩,这一招确实很好用。

  虽然他对日本了解不多,却也知道佛教在那里地位很高。

  玄奘、鉴真两位大师的事迹,不只是在国内流传,在日本佛学界也知者甚多。

  冒充佛教高僧交流佛法,基本不会被怀疑,还能接触到各种隐秘信息。

  就算有人看到他们在记录日本的信息,问题也不大。

  我们准备效仿玄奘大师,回去写一篇游记,向大明介绍日本风俗情况。

  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的人,都不会怀疑大明准备对他们动武。

  原因很简单,除了忽必烈两征日本,中原王朝就再未对他们动过武。

  而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,大明是汉人建立的国家。

  在他们看来,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  接下来,陈景恪就开始仔细翻阅那些情报,详细了解日本当前的情况。

  前世他对日本的了解也非常有限,就知道长期处在幕府统治,天皇就是傀儡,地方分治非常严重。

  然后就是,有个战国时期,好像还有个叫织田信长的。

  之所以能记住这个名字,是因为他有个妹妹,被誉为当时的第一美女。

  好像这个美女被一个老的快死的牛给啃了。

  他对日本真正有所了解的,就是明治维新之后……

  至于原因,大家都知道,不说也罢。

  所以,前世的了解并不能给他太多帮助,只能靠现在收集信息。

  根据情报显示,日本此时正处在南北分治的局面。

 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,让王室重新掌握大权,然后雄心勃勃的推行新政。

  只是他的新政只考虑到了公卿贵族,未考虑武士阶层和新兴的权贵,引起了后者的不满。

  于是,曾经的倒幕大将足利尊氏起兵,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另立新君。

  后醍醐天皇带着象征天皇的三神器,逃到南部的吉野复辟。

  于是日本进入了南北对峙局面。

  他们的南北朝很有意思,并非是以地域划分的南北分裂。

  而是以政治倾向来划分的。

  很多北方领主,支持的是南朝。

  很多南方领主,支持的是北朝。

  南北两朝的地盘,不是楚河汉界那样界限分明,而是下围棋一样相互交叉。

  朱雄英就很是不解的问道: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。”

  陈景恪根据前世今生的信息,总结了一下说道:

  “日本自古以来就不是强中央政权,地方领主拥有极大的自治权……”

  朱雄英说道:“周朝的分封制?”

  陈景恪摇头道:“不,这些地方领主并不是诸侯王,名义上他们只是君主的臣子。”

  “只是他们的职务是世袭的,领地内的官僚也都是他们任命的……”

 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:“说半天不得要领,就类似于唐朝的藩镇。”

  陈景恪想了想,确实比较贴切,就说道:

  “还是陛下总结的到位,确实类似于藩镇。”

  “只不过,藩镇制度在他们那里才是常态。”

  “像中原王朝这种大一统,反而比较罕有。”

  “大到几个县,小到一个乡,都可能是一个藩镇。”

  “大藩镇内部也有小藩镇,突出一个混乱。”

  “哪一家藩镇实力最强,获得别的藩镇认同就能组建幕府,挟天子以令诸侯。”

  “但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,谁要是想造反自己当王,就会被群起而攻之。”

  “情报里的那个足利尊氏,实力非常强大,就想组建幕府。”

  “只是后醍醐不同意,想要王室掌权。”

  “于是足利尊氏就逼迫后醍醐退位,另立国主建立幕府统治。”

  “从而导致了日本在政治上的分裂。”

  朱雄英不禁点头,说道:“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,搅动日本的局势,让他们陷入无止境的内耗?”

  朱元璋非常认同的点点头,这也是他看到情报后,产生的第一个念头。

  而且以日本藩镇割据的局势,就算没有南北朝也一样可以挑拨离间。

  哪个藩镇不想做大做强?谁不想建立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?

  大明只要在背后支援钱粮武器,就可以坐享渔翁之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